在水產養殖項目中,防滲膜施工是保障養殖池不滲漏、維持水質穩定的關鍵環節。施工前的自檢工作能夠有效規避潛在問題,確保后續施工順利進行。以下是水產養殖防滲膜施工前自檢的實用技巧。
一、場地基礎自檢
(一)平整度檢查
使用水準儀等專業測量工具,對養殖池場地進行多點測量,檢查場地平整度。要求場地表面平整,高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一般每平方米內高差不應超過規定數值(如±2cm)。若場地存在較大起伏,需進行平整處理,可采用機械或人工方式,確保場地滿足防滲膜鋪設的平整要求。
(二)尖銳物清理
仔細檢查場地表面,清除所有可能刺破防滲膜的尖銳物體,如石塊、樹根、鐵釘等。對于較大的尖銳物,可直接移除;對于較小的尖銳物,可使用工具將其剔除,并對坑洼處進行填補平整,防止防滲膜在鋪設和使用過程中被刺破。
(三)壓實度檢測
通過現場取樣,采用環刀法或灌砂法等方法檢測場地基礎土的壓實度。不同類型的水產養殖池對壓實度要求不同,一般要求壓實度達到設計值的90%以上。若壓實度不足,需進行補壓處理,可采用振動壓路機等設備進行碾壓,提高場地基礎的穩定性,為防滲膜提供堅實的支撐。
二、材料質量自檢
(一)外觀檢查
對到場的防滲膜進行外觀檢查,查看膜面是否有破損、褶皺、氣泡、雜質等缺陷。防滲膜表面應平整光滑,無明顯的外觀瑕疵。若發現質量問題,應及時與供應商聯系,進行退換貨處理,確保使用的防滲膜質量合格。
(二)規格尺寸核對
核對防滲膜的規格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包括長度、寬度和厚度等參數。使用測量工具對防滲膜進行實際測量,與產品說明書或設計圖紙上的尺寸進行對比。若尺寸偏差過大,可能影響防滲膜的鋪設效果和防滲性能,需及時調整或更換。
(三)性能檢測
對于重要的水產養殖項目,可對防滲膜進行抽樣檢測,測試其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物理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撕裂強度等,化學性能主要檢測其耐酸堿、耐老化等性能。通過專業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確保防滲膜的性能滿足養殖池的使用要求。
三、周邊環境自檢
(一)排水系統檢查
檢查養殖池周邊的排水系統是否暢通,包括排水溝、排水管道等。確保在雨季或養殖池排水時,能夠及時將積水排出,避免積水浸泡場地基礎,影響防滲膜的使用壽命。若發現排水系統存在堵塞或不暢的情況,應及時進行清理和疏通。
(二)周邊建筑物影響評估
觀察養殖池周邊是否存在建筑物、構筑物等,評估其對防滲膜施工和使用的影響。例如,周邊建筑物的基礎沉降可能會對養殖池場地基礎產生附加應力,導致防滲膜損壞。若存在潛在影響,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設置隔離帶、加強場地基礎處理等。
(三)周邊環境衛生檢查
檢查養殖池周邊環境是否整潔,有無垃圾、雜物等。保持周邊環境衛生,防止垃圾、雜物被雨水沖入養殖池,污染水質。同時,也可避免這些雜物在施工過程中對防滲膜造成損壞。
四、施工設備與工具自檢
(一)設備運行檢查
對施工所需的設備,如挖掘機、壓路機、焊接機等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設備運行正常。檢查設備的發動機、液壓系統、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進行必要的保養和維修,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故障,影響施工進度。
(二)工具配備檢查
核對施工所需的工具是否齊全,如測量工具、焊接工具、固定工具等。確保工具的數量和質量滿足施工要求,避免因工具不足或損壞而影響施工。同時,對工具進行清潔和保養,保證其使用性能。
水產養殖防滲膜施工前的自檢工作是確保工程質量和養殖效果的重要環節。通過場地基礎、材料質量、周邊環境以及施工設備與工具的自檢,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為后續的防滲膜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自檢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操作,確保自檢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